近日,读到了区块律动的一篇文章《Base 提的「内容代币基本面」,为什么让 Solana 反应这么大?》(详细内容见文后链接)。
里面提到了加密生态中当下几个正在行进中的生态及其发展现状。文章的目的主要是谈内容代币,我感兴趣的不仅包括它重点谈及的内容代币还包括它涉及的其它生态。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读完这篇文章之后的几点感受。
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以 ZORA 为典型的内容生态及发展现状。
这个生态早在去年我就关注过。
当时我关注这个生态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是很多 ZORA 的 NFT 项目都在发射,这些项目多是为了撸空投、薅羊毛而创建的。我有空有闲的时候就会上去打几个 NFT。一来二去就慢慢了解一些了。
二是这个生态当时和 Farcaster 密切相关。当时为了更进一步了解这个生态,我也顺便注册了一个 Farcaster 账号,并体验一下各种内容代币。
但体验过一段时间后,我的感觉非常一般:
一是觉得绝大多数 NFT 完全没有持久性,更没有多大影响力。
二是觉得 Farcaster 这个生态太小众了,即便内容再好也很难出圈。
我认为一个以内容价值为导向,希望通过内容产生价值的生态如果要出圈只有两个途径:要么这个内容成为具有标杆意义的稀缺奢侈品,尽管不出圈、受众少,但影响力大;要么它成为大众都能消费并且愿意消费的内容,而这就必须大范围出圈。
而当时所有的项目都不具备这两个特点。
所以我后来基本不怎么关注了,也很少在文章中提及。
但有意思的是似乎 Coinbase 团队似乎对这个赛道极其的情有独钟,哪怕是在 AI + Crypto 这个赛道明显地在自家大本营 BASE 上兴起时,Coinbase 团队对 AI + Crypto 的关注度都远不及对内容赛道的关注。
似乎 Coinbase 团队对整个加密赛道在这轮行情中唯一高度关注的就是社交内容赛道。
这一点我至今都难以理解。
尽管最近 ZORA 大涨,但我依然看不懂这个赛道能持续火爆的点在哪里。
除了这个赛道以外,这篇文章还提到了本轮 Solana 生态兴起的迷因币。对这个赛道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不是否定这个赛道,而是我自己早已对它审美疲劳。
文章还提到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股票上链交易的现状。
原文是这么说的:
“链上美股概念也仅仅在刚开始发行的几天引起热议,但实际参与的人数却是寥寥无几,近一周参与所有链上美股的几个标的人数相加也不过一千余个地址。交易总量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也仅累积了 7500 余万美元。”
一千多个地址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所积累的交易量连 8000 万美元都不到。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它还不如 ZORA 这个代币在过去 24 小时内的交易量,准确地说是连一半的交易量都不到。
对股票的链上交易,我虽然一直持比较冷淡的态度,但我肯定希望它能好。因为单从利益上来说,链上股票交易越多,越会利好以太坊,长远看也越会利好以太坊的币价。
但我担心的是我对它冷淡的原因最终变成现实,会把一个潜在利好的因素给打掉。
看到这个股票链上交易的数据我觉得更应该思考的是:RWA 所谓的引爆点是不是很多人原先设想的那些?有没有可能又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赛道、场景和模式?
整篇文章看完,我最大的感受是加密生态在寻找应用落地、价值产生、现金流和净利润方面依旧还是很艰巨的任务,前面的路依旧充满了忐忑和未知。
参考链接:
https://x.com/blockbeatsasia/status/1950860102271180876?s=46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