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er 如何以深度做市、双模式交易,突破空投热潮,争夺 Perp DEX 未来龙头地位?
撰文:ChandlerZ,Foresight News
空投,在加密世界里已是司空见惯的营销手段。但当我们剥开代币分配带来的短期热度,一个项目真正的价值和生命力究竟藏在哪里?绝非仅仅是分发代币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场持久战,考验着产品功能、用户引导以及资源整合等综合实力。
近期,Aster 推进了 TGE 及第二期奖励计划。代币 ASTER 上线首日就展现出强劲势头,价格从低位迅速拉升,24 小时交易量突破 3 亿美元,收盘时依然录得超千倍涨幅。此后,代币最高一度逼近 2 美元,市场热度持续发酵。这样的表现,不只是短期的市场情绪,更折射出 Aster 在产品、激励和资源上的综合优势,也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底气。
近年来,DeFi 领域的永续合约去中心化交易所(Perp DEX)赛道经历了显著的增长和演变。诸如 dYdX、GMX 和 Hyperliquid 等早期进入者凭借其先发优势、独特的流动性模型和技术特点,已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积累了可观的用户群体和交易量。然而,随着该赛道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入局者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加,尤其是在产品功能与体验上的差异化竞争,这直接决定了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仅仅提供基础的交易功能已不足以吸引和留住用户,平台必须在性能、深度、成本和用户友好性方面展现出超越现有解决方案的优势。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新秀们如果想分一杯羹,甚至吸引和留住老玩家,就必须拿出「看家本领」,在交易性能和用户体验上做到极致,甚至超越前辈。
Aster 正是洞察了这一市场痛点,将链上交易性能和用户体验作为其产品设计的「北极星」。他们不满足于简单模仿,而是巧妙地整合多链部署、创新双模式交易界面,并提供多样化功能,目标是在去中心化的框架下,为用户提供足以媲美甚至超越 CEX 的交易便利和效率。
多链部署:拓宽用户边界与成本效益优化
Aster 采用了多链部署策略,目前已在 BNB Chain、Arbitrum、Solana 和 Ethereum 等多个主流公链上运行。多链部署使平台能够覆盖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并为用户在交易体验与成本之间提供更优选择。从长远看,多链部署也为 Aster 聚合不同链上的流动性创造了条件,尽管这在技术实现上更为复杂,但其战略意义在于构建一个更庞大、更深厚的流动性池。
截至目前,Aster 在 7 条 EVM 链及 Solana 上的总锁仓价值(TVL)超过 6.57 亿美元,过去 7 天交易量约 108.3 亿美元。这些数据充分显示出平台在短时间内积累的强大交易活跃度和流动性支撑能力,印证了其多链策略的有效性。
双模式界面:兼顾不同交易者需求的精巧设计
加密交易市场包含对复杂金融工具理解有限的新手,也有追求极致性能和精细化操作的专业交易员。Aster 的双模式设计旨在覆盖这一广泛的用户光谱。
放眼当下 Perp DEX 市场,多数平台似乎都选择了「一条路走到黑」:GMX 凭借其独特的 GLP 流动性池,做到了零滑点,却也限制了杠杆;Hyperliquid 则聚焦订单簿,虽然能提供极高杠杆和闪电般的速度,但在流动性深度和对做市商的依赖上也有其局限。这些单一路径的设计,固然有其亮点,但在满足不同类型用户需求上,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Aster 则使用双模式设计达到覆盖更广泛的用户光谱:
通过这种分层设计,Aster 能同时满足新手与专业交易者的需求,在用户覆盖、交易成本和深度表现上展现出更突出的综合竞争力。
深度做市:构建媲美中心化交易所的流动性
为进一步提升交易效率和流动性,Aster 采取了与中心化做市商深度合作的方式。这种看似「反直觉」的结合,却让平台在坚守去中心化原则的同时,拥有了足以媲美甚至超越 CEX 的流动性水准。
做市商的介入确保了在多数市场条件下,买卖价差保持在极低水平,报价接近主流中心化交易所。这对于高频交易者、大额交易者以及希望降低交易成本的用户尤为关键,因为它直接影响交易的即时成本。
深度做市商的存在,也意味着订单簿上有充足的买卖订单,即使是大额交易也能被迅速执行,而不会对市场价格造成显著冲击(即降低了滑点)。
此外,平台设立了 VIP 机制,根据用户的交易量和持仓量进行分层。不同 VIP 等级的用户可以享受更低的交易费率和更优的报价。
正如我们开篇所强调的,空投带来的热度往往只是「过眼云烟」。如何让这些空投的「尝鲜者」真正成为项目的「铁杆粉丝」,将短期激励转化为长期贡献,才是所有项目都必须攻克的难题。Aster 在用户行为绑定方面,设计了一套多维度、长期化的激励与互动策略。
Aster 的积分计划并非单一的交易奖励,而是涵盖了交易量、持仓时长、资产使用、邀请和团队加成等多个维度。交易量反映用户活跃度,持仓时长激励长期持有并减少抛压,资产使用鼓励资金流向 ALP 池或质押等功能,邀请与团队加成则推动社区裂变和协作。
在生态层面,与 Four.meme、Creditlink 等项目合作,通过与新兴社区项目合作,Aster 能够触达更广阔的用户群体,并在加密市场热点(如 Meme 币)中占据先机,提升品牌曝光度。值得注意的是,除却 BTC、ETH,CDL 作为首个在 Aster 上线的现货代币,能看出平台在合约之外开始探索更丰富的资产形态,也为未来扩展现货市场打下基础。
在功能层面,Aster 还尝试拓展永续合约的边界。平台上线了亚马逊、苹果、谷歌、脸书、微软、英伟达、特斯拉等七支美股蓝筹股的永续合约,并支持最高 50 倍杠杆。用户可以使用加密资产作为保证金,全天候交易这些标的资产,从而在加密和传统市场之间建立直接的连接。
更为关键的是,Aster 将交易与理财结合为一个闭环。「Trade & Earn」机制让用户在使用 asBNB 和 USDF 等资产作为保证金进行交易的同时,继续获得被动收益。积分体系的加入,则使交易频率与长期奖励形成联动:交易越活跃,累计的积分和潜在收益也越多。这种设计不再是单一的交易或质押激励,而是把用户的操作路径整合到同一个体系之中。
在这一框架中,USDF 的作用尤为关键。作为由 USDT 全额抵押的收益型稳定币,USDF 通过 Delta 中性策略获取回报,并能以 1:1 兑换 USDT。用户持有 USDF 不仅能获得稳定收益,还能在转化为 asUSDF 后继续参与积分和平台激励。这种设计一方面增强了用户的留存和资金利用率,另一方面也为 BNB Chain 的 TVL 提供了更稳固的支撑。
可以看到,Aster 并非仅停留在交易功能的优化层面,而是通过美股合约、收益稳定币与 Trade & Earn 的组合,搭建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资金使用和收益循环。这种跨市场的延伸与闭环式的用户路径,或许正是其试图在激烈竞争中形成差异化的重要方向。
在去中心化世界里,「安全」二字,重于泰山。
这不只关乎智能合约代码的严谨性、协议的抗攻击能力,更深层地,它也与项目背后的资金实力、技术团队的专业度,乃至合作网络的广度和深度息息相关。
一个真正让人放心的安全策略,往往是技术、资金和生态协作等多维度因素的完美结合。而 Aster 在这方面,显然下了一盘大棋。
平台背靠 YZi Labs 全资投资和币安生态资源,获得了资金、技术和流量上的支持,为项目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同时,Aster 的原生适配币安钱包以及与多家中心化做市商的合作,使得交易流动性和报价深度得以提升,增强了用户交易体验和平台稳定性。
从技术层面,Aster 的 ALP 流动性池机制不仅支撑了 Simple 模式下零滑点和免开仓费交易,也通过多层激励引导资金合理分布,优化了资产流动性和用户收益。此外,平台采用多源预言机(包括 Pyth、Chainlink、Binance Oracle)提供实时价格信息,显著增强了价格的真实性和抗操纵能力。
更精妙的是,每个交易对都有独立的杠杆上限、保证金门槛、仓位及保险池设置。再结合标准化的自动减仓机制(ADL),即便面对「黑天鹅」式的极端行情,也能有效隔离和控制风险,避免整个系统遭遇灭顶之灾。
二级市场的代币价格固然能反映短期的市场情绪,但这绝不是衡量一个项目长期价值的「终极标尺」。对于 Aster 这类新星而言,我们更应关注其在产品架构、用户激励、生态资源整合上的持续迭代能力,以及在市场风浪中展现出的技术稳健和风险把控力。
未来,Perp DEX 市场的竞争无疑会愈发激烈,其核心已不再是单一功能,而是多链流动性、精妙的风险管理机制与用户行为引导的综合艺术。Aster 的探索实践,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观察样本。其策略的执行力与应变能力,将深刻影响它在市场中的定位,甚至为整个 Perp DEX 生态的未来演进,绘制一份宝贵的航海图。
Aster 正尝试通过技术、流动性与社区建设的协同发力,构建一个真正可持续的价值循环,这本身就是对去中心化永续合约市场发展前景的一次深度思考与有力实践。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